• 遂平房产分析租购并举是更好的选择吗?
  • 资讯类型:楼市要闻  /  发布时间:2017-12-02  /  浏览:1798 次  /  

要通过增加优质房源供应、整饬市场秩序,来改善租房体验,补齐住房体系中“租”这个短板。让“租”“购”并举,支撑起一个健康的房市,使各个群体都能通过不同渠道,实现住有所居的美好梦想

近段时间,十九大报告提出的“租购并举”,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。有人憧憬:租房也能顺心顺意地过日子;有人预言:新的住房市场格局即将呈现;也有人质疑:是不是房价太高了、控不下来了,才号召大家去租房?在众说纷纭之中辨清“租购并举”的真实用意,还是要从“补短板”这一政策导向说起。

长期以来,“租”始终是我国住房市场的短板。与许多发达国家居民早就将租房视为“合理的选择”不同,租房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,依然是“最后的选择”。

一方面,好多人不想租房。从文化传承和消费习惯看,中国人一直有着置办房产的偏好,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,心里才踏实安稳。从制度设计上看,1998年全面推行住房市场化后,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更多的是从促进人们拥有产权住房入手,造成了“重购轻租”的局面。从市场趋势来看,近年来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,放大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升值效应,增强了“购”的吸引力——“买了一定不亏”成了屡试屡灵的“预言”,“晚买一年多付百万”则成了血淋淋的教训。

另一方面,想租的人又租不到好房。从供需结构看,租房需求主要来自新市民、年轻人,虽然短期内尚不具备买房能力,但对居住品质仍有一定要求,而市场上供应的出租房屋多为分散房源、老旧住宅,房源供需不够匹配,租房体验不够称心。从权利保障来看,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作“靠山”,租房者常遭遇随意涨价、单方毁约的情况,削减了稳定感,放大了漂泊感。租房不称心、不靠谱,让原本摇摆在“租”与“购”之间的人更加坚定了“购”的念头。

租房短板的存在,不仅阻滞了租房者幸福感的提升,也放大了房地产市场所承受的压力——大家越将租房视作过渡性手段,购房需求就越旺盛,供需天平就越失衡,房价就越走高,乃至陷入恶性循环。

怎样才能“解套”呢?方法有很多,既可以加大供给力度,也可以通过约束性措施控制需求。然而,城市资源总归是有限的,供给不可能无限量增加。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,不可能无限期抑制。在这种情况下,提升“租”在住房体系中的作用,旨在引入“外援”、另辟“沟渠”,疏解“购”的压力,让需求回归合理、让市场趋向稳定,同时也为建立市场长效机制赢得宝贵的窗口期。更何况,“租”本就是“住有所居”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。

“租购并举”,“并”是方向,“举”是根基。让租房市场真正火起来、优起来,对市场秩序、权利保护等问题皆须对症下药、切实解决。比如,尽快出台有关租房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细则,让房客与房东都更省心更安心;又如,完善土地、财税等政策,扶持发展规模化的租赁企业,以更好的居住品质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;再如,推进“租购同权”,让租房者也能更多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。总之,就是要下大力气、各个击破,让租房成为“更好的选择”。

话说回来,对租购并举,当前比较强调“租”,是因其历史欠账较多,需要“特殊关照”。这绝不意味着未来就要否定、就能否定“购”的意义。对中国人来说,消费习惯可以升级换代,向往居有定所、手握恒产的消费偏好却难改变。我们不能奢望“租”能轻而易举地成为“最好的选择”,也不能因为多关注了“租”而忽视“购”的需求与风险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防炒作、挤泡沫依然不能松懈,共有产权住房等试点依然要加快,适当的土地供应、合理的信贷支持依然要跟上。只有租房与购房两个体系都健康、都强大起来了,不同群体才能更好地通过不同渠道,实现住有所居这个共同的梦想 1000公顷集体土地上将建租赁房 租房市场配套政策不断完善

  租赁市场持续加温 租购并举时代来临?

  11月16日,北京市规划国土委、市住建委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》,意见指出,从今年起的5年里,北京将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,用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。从目前各区规划部门释放的信息看,这些未来入市的集体租赁房,很多位于五环以内,交通方便,同时还将有教育等配套设施配备。

  租赁市场又一重磅政策正式出炉,从中央的顶层设计到各地陆续出台扶持政策,今年可谓是租赁的“红利年”。此次北京发布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,被业内解读为是从供需结构上改变北京租房市场,如果建设计划落实到位,将能大幅度缓解区域租赁市场的供需平衡,平稳租金价格。

  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政策发布 租客可拎包入住

  在今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《北京市2017-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》中,针对租赁市场明确提出,今后五年,北京将继续加大租赁住房供应,计划供地1300公顷,建设租赁住房50万套。而这50万套租赁住房,其中的大部分将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安排。

  政策发布后,市场都在关注,集体建设用地上的租赁房会如何建设,哪些人可以参与建设,哪些人可以入住。据了解,北京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始于2011年,2012年,在唐家岭地区开展首个试点项目。

  截至2016年底,北京市已先后启动了海淀区唐家岭、温泉镇太舟坞村、朝阳区平房乡平房村、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和昌平区北七家镇海鶄落村等4批5个试点项目,共涉及集体建设用地38公顷,可建设近1.5万套、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。

  11月16日,北京市规划国土委、市住建委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》。市规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北京市计划于2017年-2021年的五年内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,用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,平均每年供地任务量约200公顷。

  除了供地计划外,针对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如何建设,《意见》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。在居住设计方面,租赁住房用地按照城镇居住用地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,配置必要的教育、医疗等居住公共服务设施。房屋套型结构和面积标准,可结合区域实际情况,按照市场需求,进行规划、设计和建设。同时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。

  40万套租赁房入场 改变供需结构

  千顷集体土地供应计划出炉,不少人担心,这是否会变成小产权房“合法”入市的一种方式,对此,《意见》中也从租期、产权分配等方面进行了规定,从源头避免出现变相出售等问题。

  《意见》规定,鼓励签订长期住房租赁合同,但单次租期不得超过10年。除承租人另有要求外,单次租赁期限不低于3年;承租人要求承租3年或以内的,出租机构不得拒绝。

  同时,在产权方面,《意见》要求严格项目产权管理,以集体经济组织为申报主体的,集体租赁住房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;以集体经济组织与国有企业合作成立的企业申报的,集体租赁住房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新成立的企业所有。不动产权利证书(包括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)按项目整体核发,不予分割办理单元产权证书。同时,权利证书应注明:仅用于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,未经批准,不得出让、转让,不得转租,不得出售,不得改变土地用途。

  如果严格执行《意见》规定,粗略算下,这1000公顷土地未来会实打实地为北京增添约40万套出租房。对此,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:首先,北京年内供应的70年持有型出租房源已经超过1.5万套,叠加2016年,累计已经达到了142万平方米,大约2.4万套出租房。其次,集体土地建设出租房,北京已经有试点,海淀唐家岭项目、温泉镇351地块项目,朝阳区泓鑫家园小区三个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,5600套住房入住租户,大规模的供应对于缓解区域租赁市场供需平衡,平稳租金对市场的确有很大影响。

  第三,北京市场租赁房源总量接近250万套,而30-40万套的集体产权出租房,相当于未来5年,给北京增加10%-15%的租赁房源。如果能如期完成,那么北京市场的租金将会出现明显下调。

更多租购并举的信息请参看房地产业的方向,遂平房产

帮助说明 | 法律声明 | 关于我们 | 收费标准 | 联系我们 | 留言咨询
中国房产联盟遂平站 遂平房产网 ☆遂平房产网―遂平本地专业房地产门户网 邮编:463100
网站客服咨询电话:18595317173 遂平房产交流QQ群:①群:205918438 ②群:173796039 ③群292189322
网站客服QQ:283524380
浙ICP备13023982号-73
回顶部